甜蜜陷阱:我家寶貝的糖糖危機
每次到了萬聖節的時候,我們家小朋友都會換上自己指定的最愛造型服裝,提著小南瓜籃子,挨家挨戶玩著trick or treat(不給糖,就搗蛋)的遊戲,厲害的是每次都提了一大籃五顏六色的糖果回來,這時候才是媽媽噩夢的開始,在小朋友吵著要吃糖的時候,到底要給還是不給呢?!
其實「糖」在以前算是奢侈品,早在一萬年前,新幾內亞人開始種植甘蔗,之後傳入亞洲,印度人甚至把糖當作是藥物,阿拉伯人把糖傳入歐洲,它的美味和稀有造成歐洲對糖的狂熱,只有王公貴族才吃得起,甚至為了搶奪糖的種植地而發起戰爭,不過到了18世紀,由於甘蔗的大量種植,使得一般百姓也可以吃得到糖了,但人們似乎還沒有滿足,近幾年來,台灣已經躍升成為亞洲最「胖」的國家,每人每年平均吃進25公斤的糖!!!
雖然說「愛吃甜」是人類的天性,但為什麼獨獨糖會讓人上癮?又為什麼這幾年糖卻被打入地獄呢?
糖讓人上癮的機制和毒品非常相似,在吃了糖之後,大腦會分泌多巴胺(dopamine),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,長久吃糖容易讓大腦釋放出還需要糖的訊息,讓人不斷想尋求糖來吃,事實上「糖」和「醣」都屬於碳水化合物,不過1公克的糖除了提供4大卡的熱量之外,並沒有提供其他營養素,除此之外,糖進入人體之後會被分解成葡萄糖,除了可以產生能量,過多的葡萄糖在體內會被轉化成肝醣(glycogen)和三酸甘油酯(triglyceride),三酸甘油酯引發慢性發炎,容易產生肥胖和代謝症候群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,也因為有這樣的健康考量,在2014時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就將糖一天的容許量從10%一天的總量下修為5%!
許多人總以為含糖飲料、甜食等才含有糖,常常會因為太放心或忽略而吃進過多的糖,還記得在學校幫小朋友把關營養午餐的時候,一直覺得味道太甜,廠商一直強調沒有加味精,後來才證實他們加了糖來加強口味,糖的種類很多,可是有些糖真的會讓人掉入陷阱:
-
蔗糖:是目前糖類的主要來源,經過提煉的程度不同,形成黑糖、紅糖、綿白糖、白砂糖、冰糖(精緻程度越來越高),雖然有一說黑糖或冰糖價值較高,但都是糖,尤其是冰糖,精緻程度高達99%
-
果糖:果糖、高果糖糖漿、玉米糖漿等常常出現在加工食品中,果糖可以不經過肝臟的代謝過程直接轉換成三酸甘油酯,造成肥胖或代謝症候群
-
人工甘味劑(代糖):不是真正的糖,但是有甜味,像是阿斯巴甜(aspartame),但有研究指出部份代糖有引起癌症的可能性
其實對於要不要吃糖這件事一直很有爭議,尤其在一些社交場合,糖一直扮演重要角色,所以,要怎麼做才可以避免踩到糖的陷阱呢?
-
要在小的時候就建立起健康的口味,從副食品開始,不要給予過甜或過鹹的口味,盡量攝取天然的食物,許多像是米飯、水果、堅果等食物吃起來就有甜甜的味道,還含有其他的營養素和纖維質,可以取代糖果呢!
-
不要完全限制糖的攝取,限制如果越嚴格,日後想要吃的慾望會越強大,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規劃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吃一次,或是在什麼特殊情況下可以適度吃一點糖。
-
在購買的時候,和小朋友一起學習認識包裝標示的「主要成分」和「營養標示」,可以避開「壞」的糖,也避免吃進太多加工程度過高的糖,造成身體的負擔。